全文4000字,读完约需要8分钟。
高考分数陆续公布,眼下家长与考生最关注的莫过于志愿填报。前日在夸克APP里看到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与知名升学指导老师张雪峰对谈人生规划与志愿选择的话题,诸多观点令人深感触动。
我自己是20多年前参加的高考,那个时候是“先填志愿后出分”,院校专业的认知完全依赖老师与往届学长的零星建议。当年我估分竟少估了 30 分,填报志愿时只求稳妥,想着提前批别留白,便随意勾选了可录取的院校,结果被中国政法大学侦查学专业提前批录取,拿到通知书头都是懵的,根本不知道侦查二字啥意思。
但在那个时候,我的情况很普遍,没办法,几乎没有互联网,更谈不上AI,信息严重不对称,没人帮你严密地做分析和权衡。
所以当我看到张朝阳和张雪峰坐在一起给考生聊人生和志愿选择的话题,真心觉得对考生来说太有价值了。他们聊了很多考生填志愿非常纠结、非常关心、讨论度非常高的话题,比如700分和700万摆在面前,优先选哪个?选专业优先兴趣还是优先就业?怎么看待基础学科?AI时代下选什么专业等等。
这些话题的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当下考生和家长最为关心的焦点和痛点。
“科学浪漫”张朝阳
遇见“人间清醒”张雪峰
先说张朝阳,这位公认的学霸履历堪称耀眼——清华物理系本科毕业,凭借李政道奖学金赴美深造,于麻省理工学院取得物理博士学位。后来回国创业,成为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大佬。
当年他的故事激励许多年轻人投身互联网浪潮。我便是受其影响曾入职搜狐,甚至在电梯间数次偶遇张朝阳,虽只是简短交谈,却也留下深刻印象。
张朝阳后来又在搜狐视频讲物理,讲英语,在这次对谈中,站在一个企业家的视角,他的很多观点也能够体现出他的价值判断,比如他在“700分和700万之间怎样选择”时说,肯定要700分,中学毕业人生刚开始,认知要成长,700万会把人砸蒙,都不知道怎么用。
我相信这是他的心里话。
再比如在聊到选专业兴趣重要还是就业重要的时候,张朝阳身上“科学浪漫”的一面再次体现出来,他说就业和兴趣一半一半,大学教育更主要的还是基础教育。
他的这些观点,与我对他的认知是一致的,张朝阳虽然是一位企业家,但身上仍保留着纯粹、简单的浪漫底色,或是说骨子里的理想主义。这使得他的建议更“仰望星空”一些,总在引导年轻人从人生长远视角规划选择。
细心观察会发现,在节目里张雪峰与张朝阳的观点还是有些不同的。作为夸克高考志愿官,近年爆红的志愿填报专家张雪峰以“敢说真话”著称,被网友称为“人间清醒”。他的务实风格十分接地气,总能用直白观点戳中现实痛点。
在同一话题的对谈中,张雪峰的价值判断更显务实:面对“700分与700万”的选择,他直言看个人能力,能考出700分的人挣700万不成问题,如果400分,那么700万就更现实。
这话说得很实在,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讨论的是教育价值和物质财富的哲学思辨问题,对同学们志愿的选择,也是很有启发。
在选专业兴趣重要还是就业重要问题上,张雪峰说的也很实在,他说,有追寻星辰大海的能力你就去追,如果没有就老老实实的考虑家庭和就业。如果吃饭都有问题,去追求兴趣,显然也不现实。这个观点也是他在直播中经常表达的观点。
虽然在上面的观点中,两个人有各自的风格,不乏“battle”的一面,但双方也有很多共识,尤其认可在志愿选择的过程中,不管是兴趣优先还是就业优先,都要对目标专业、院校有全面清楚的了解,搞清楚“可以”和“能”的区别,搞清楚学的是什么,将来可以做什么,打破信息差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张朝阳尤其提出,像夸克这样的AI工具发展起来,可以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帮助考生和家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AI的价值在于信息平权——即便身处边远地区,考生也能通过AI获取与大城市同等的院校专业数据,帮助考生打破信息不对称,这是教育资源普惠的重要体现。
现场主持人还用了一个真实用户的分数案例,体验了一下夸克高考今年新推出的志愿报告功能。张朝阳说,虽然AI没办法完全理解人脑需求,但可以作为参考,就像登山杖,双腿还是能走,但是登山杖可以让你更省力走得更好。
听到这些话,张雪峰也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双张观点背后:
志愿选择的时代变局与青年焦虑
对谈里,张朝阳和张雪峰聊到新高考改革的情况,张雪峰表示现在在读六年级、初一、初二的孩子,到时候可能会迎来高考人数最多的几年。
我自己对这一点也深有感触。相比20多年前我们那一代考生,如今整个升学、就业大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是高考报名人数,我们那一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是454万,2025年的数据是1335万,是当年的三倍,尽管高校扩招让总体录取率提升,但顶级 985 院校的竞争烈度却呈几何级增长,孩子们的压力变得更大。
就业市场的变迁更形成双重挤压。20多年前本科文凭还是“硬通货”,而今学历“通货膨胀”已成为共识,就业压力也大大提高了,由此带来的是:如今的考生更务实了,他们不得不提前考虑所学专业将来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解决基本的生存;他们纠结是优先找工作,还是去考研。
这届年轻人虽然仍然激情澎湃,心怀梦想,但同时他们也更懂得直面现实。双张对谈聊到的“700分和700万现金怎样选择的问题”,其实背后折射的就是这种焦虑。
再有,现在的考生填报志愿的难度比我们当年更大了,为啥这么说呢?
一方面,这一代孩子面临信息的汪洋大海,渠道变多了,信息的噪音更大,筛选准确信息的难度也提升了。
一位家长就跟我吐槽,“现在填志愿像在迷雾里找路。”短视频、咨询服务、院校直播等渠道让信息呈指数级涌来,但真伪难辨的 “噪音” 也随之泛滥,一不小心就会被“虚假热门专业” 信息误导。
另一方面,当下的产业变革速度远超教育迭代周期:20 年前土木工程尚属 “黄金专业”,如今却因房地产转型陷入 “就业寒冬”;当年计算机专业的 “爆款课程”,在 AI 大模型时代已面临知识体系重构。
更具挑战性的是新兴领域的涌现——新能源汽车、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前沿方向,连许多高校教师都在摸索,遑论缺乏行业认知的高中生。
这种“信息过载”与 “趋势难判”的矛盾,催生出独特的志愿选择现象:比如,专业 “保质期” 焦虑——有考生问:“现在选 AI 专业,四年后会变成下一个土木工程吗?”还有地域与专业的博弈——一线城市院校的 “天坑专业” 与二线城市的 “热门专业” 怎样抉择?
还有一点也格外值得关注,就是相比我们80后,如今的孩子是富裕起来后的一代,他们在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化方面,得到家庭和社会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也就意味着他们在选择志愿的时候,更希望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得到具体化的建议。
面对志愿填报焦虑和痛点
夸克成为新解法
面对当下考生和家长报志愿的这些痛点和焦虑,张朝阳和张雪峰都提到了夸克AI,有了这种能准确抓取、思考、分析信息的工具,效率更加提升。
夸克今年推出了首个高考志愿大模型,还与行业专家共建,打造了「高考知识库」,为考生提供了更专业、准确、高效的服务,进一步打破了信息差,实现了大规模的个性化服务。
比如说,在填志愿的时候,考生面临填报规则、院校专业对比选择、专业发展趋势等各种问题,可以用夸克「AI深度搜索」描述自己的问题,直接搜直接问,它会结合高考专业知识库和个人分数、偏好等信息,直接给出专业、准确和个性化的答案。
我试着问了一个问题:山东考生物化政500分,想以后就业稳定,未来打算考研,求推荐考研和就业都兼顾的专业和院校。
夸克马上根据设定的条件,从专业适配性、院校梯度、升学潜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建议优先选择师范类专业,并将医学类作为备选,如果计划考研可以优先选择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建议关注考研率高的院校如济南大学。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说实话,这个回答之全面、务实、准确,超出了我的期待。
大部分考生,其实在拿到分数的刚开始,都拿不准自己的分数位次能报考哪些大学和专业,或者一点都没有思路。针对这个现实痛点,今年夸克还推出一个新的「志愿报告」功能,只要考生直接输入省份、分数、位次和个人偏好等信息,可以免费获得一份完整的、个性化的志愿报告,包括志愿表、填报策略和院校专业推荐说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张朝阳现场看了志愿报告的体验效果,说夸克AI的志愿报告很全面,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告诉你分析的时候要关心未来的择业、收入等,对学生来说就像登山杖,能让你在志愿这条路走得更顺利。
如果想快速获得志愿参考选项,也可以直接用夸克高考的「智能选志愿」功能,输入分数信息,可以快速获得冲、稳、保多梯度志愿选项,然后根据个人的偏好,按【院校优先】、【专业优先】等排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更高的维度来说,夸克在考生填志愿这件事情上所起到的价值,不仅仅是解决了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采用技术的方式让“教育普惠”这件事更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首先解决了信息差的问题,不管你是在一线诸如北京的城市还是在边缘的偏农村地区,你打开夸克,面对的信息总量、密度是一样的,这就把过去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鸿沟拉平了。
20多年前我之所以在高考填志愿上踩坑,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不会用互联网,更没有AI,我又是在河南的普通农村,我能够接触到的人、了解到的信息非常有限。但现在有了夸克,我们在信息量面前做到了平等。
与此同时,当今孩子的志愿,对个性化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而夸克高考志愿报告这个功能,给出的方案是个性化的、定制化的,这一点在今年整个AI市场上、在志愿填报服务产品市场上,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这个功能,是完全能看出夸克在这方面投入上的满满诚意和决心,它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个考生个性化的需求,这是从另一个维度推进了“教育普惠”。
结语
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普惠在志愿填报领域的落地,本质是对人生机会分配逻辑的重构。这不仅是信息获取渠道的拓展,更是让农村孩子挣脱阶层固化的关键,技术赋能正转化为农村孩子的“人生主导权”。
有了技术的加持,“寒门出贵子”便从概率事件变为可规划的人生路径,社会上升通道由此获得更顺滑的运转齿轮,整个社会也充满了更多的活力与希望。
与我们交流
加微信号:zhaojicheng110
稿件同时发布于:
微博、头条号、一点号、百度号、搜狐号、网易号
ZAKER号、新浪看点号、雪球专栏、企鹅号、趣头条号
商业新知号、招商银行社区号、华盛证券号
东方财富号、同花顺号、富途牛牛号、老虎证券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