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汉江关注我们吧!
文:王明世 图:网络
不知似知,风水恣意;家家皆因,心慰神秘。诸葛亮被誉为三代以下,一人而已。德辉四海,功耀季汉,仁覆宇宙,义贯云天。召公清正,甘棠为之不伐;诸葛全人,贤愚皆崇懿范。以致诸葛亮墓冢,上至国家,敌我钦怀;下至民人,良莠敬拜。可谓君子崇仰,小人尊护。而岁时祭墓祀陵者,既津津乐道诸葛亮通天彻地之才德,更欣欣恣语武侯墓圣灵神异之风水。知与不知风水义理,人尽好发其奇妙浓趣。故墓茔风水形局,成为世人永恒追忆诸葛亮之精神载体。
来龙远势。风水之精义,惟在“生气”。势大气盛,势小气弱。风水称谓拟人之血亲辈分,太祖即高祖,少祖即祖父,靠山则父母。武侯墓太祖脉为李家大山,即来脉自此发端,此山距墓茔约七十里,山冈体魄,巍峨雄峻;气色神理,凝穆姿容。在金华山处抬眼,跃然朗目,苍山波峰,卓异厚重。即使远在褒河秀岸,晴好之时,回望西天,绵绵山脉,若戴色墨绘,李家大山历历独观。自此,延脉曲回至骑龙山,又成南北分水岭,山水北向龙王沟流注沔水,南下南溪沟汇入南河。西山无尽,然幽涧邃谷,错综切割,体分则脉断,脉断则气止,而骑龙山横谷过峡,将河西盛气旺脉导贯东来。遂度经黄家崖、金华山、辗转至大石山、小石山、掌巴崖,至山下少祖山斩断垭,抽枝出父母山、蜿蜒一梁至墓后。北为掌巴侧峰、旗杆左拥,南有尖山昂岭、降山右揽,东为定军西端封护,此墓茔方域大局。所谓风水“千尺为势”。
止龙近形。武侯墓背依西山,来势威重,然生气是否可住、有无穴场、星穴结于何处,则为风水根本。若阴阳不融凝,生气不止聚,则枉有起势,终无善果。龙气自斩断垭东下,沿小山梁折东北、漫延五六里,而此梁左右尚有八个山梁翼拥相随,灵动列序,游弋温婉。势止形尽处,星峰东向开面,势若龙口,上下张颚,又若玉玦,圆润璧环,或言新月。峰内一方平坦,幽谧旷舒,前有低缓绵丘弓垣,合围内堂,形似书案。此低案丘冈外,隔谷更有高冈长梁自南向西北带围裹缠,方家所谓“九龙捧圣”。登高俯瞰,又酷似仰圆燕巢,秘境温恬。此所谓风水“百尺为形”。
水格行度。风水义理:“外气横行,内气止生。”内气即生气、龙气,外气即行水、泽水。纵有生气,无横水界阻,则不能驻留,则无“穴”聚之旺。故风水曰:“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此用水机理。武侯墓丘峦群垄偕侣,正以沟谷区分,自北而南,丝理八沟:青沟、冈子沟、井沟、斩地沟、打柴沟、田家沟、瓦洞沟、牛角沟,即九梁夹八沟,水随梁丘而行,大略由西而东。墓所右边最南丘梁以吴家沟(长沟)为界,此沟发源幽深,路径迷远,由西向东流至怀向沟。怀向沟发源于高庙子,此处降山形成落峡,又成定军山西段入沔水入容裘(养家河)分水岭。此水合汇东西两岸沟渎淙涓、林溪澞泽。由南到北,带分统离,翕散束微,泠歌锦泛。因墓前近案低山外,更有高案环卫,水道若玉带分两层绕缠堂局,于墓左护山之外青龙桥处,与瓦洞沟、田家沟、牛角沟、斩地沟、打柴沟、井沟来水合汇。再往西北回龙桥处,与冈子沟、青沟水总汇,北去赵云营垒处入沔。于墓前而言,水道曲曲,形若带盘,流泉甘冽,澄澈滢净,节节潴停,步步回漩。洋洋悠悠,顾我欲留。不知芳溪何来?不见碧涟何去!曲水交度合旺气,界水止脉成佳区。远处,沔水自墓所西北山根向北迂漫,至马营、仓台处回还,形成绵弓半璧,势成远水大局,此所谓风水“得水为上”。
堂局取法。风水常则:“势止形聚,气之所钟。”因西山簇拥峻急,来脉迫凌,足阳刚而缺阴柔,多雄壮而少清秀。况峰面开帐,地势高敞,左旷右缺,猝成荡散之局,不可藏风聚气。故武侯墓不在西山林缘,而在远丘低坳。而墓区墓穴之定位,非神明精应者、昼观夜察、感通湛微,实难合契。武侯墓,远离雄峰,循顺余气;靠山温厚,名堂宽敞;左右合环,封户前案;界水绕蟠,气象爽丽。已然山水有情,阴阳和洽,成为完密星穴堂局。诸葛亮八年在沔,辨地脉、度顺逆、相阴阳、观流泉、察精秀、嘱葬地,焉有既指墓所而不定穴位之理!风水所谓“形止气蓄,微妙在智”。
墓冢本真。诸葛亮当年军务闲暇之际,带高徒姜维踏勘身后魂寓吉地,并“曾以斯穴親點於姜伯約”。诸葛亮星陨秋风,至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已过去1360年。陕西按察使赵健,自以为略知风水,便于墓后数步立碑标注。清嘉庆四年(1799),再过205年,陕甘总督松筠又画蛇添足、不仅指认所谓真穴,并命知县马允刚重累新坟,坐实其说。所谓原因:原墓低居平旷处,名堂逼压。然靠山高大,案山低缓;爽阔旷净,层层递远;明堂坦荡,雍和清朗。主客分明,何来逼压?汉中乃多雨之地,且往往夏秋霖雨强劲,易发洪水。武侯墓前后丘梁,山体多泥,历经千载雨洗水削,纵然大局依旧,岂无细微涣容!故千年以前,暗垄隐支,不可能久存恒见。即当初墓区定位,必有微妙征像可资。今人所观者,场地、建筑新成,或有地貌奥妙毁伤,不可从朔还原。何况诸葛亮以其崇高尊光,为蜀汉朝野欣戴、天下齐情尊仰,虽自己遗嘱薄葬“冢足容棺,敛以时服”,毕竟国家有礼制,皇帝有恩荣,故诸葛亮墓冢不可能违制太小。纵然人事代谢,丘墓时荒,但不可能无痕迹本踪。我们遵信当初勘察风水之诸葛亮,可笑后来游赏循迹之明清官。故“真坟”不真,“伪墓”不伪。
察脉寻龙,古柏忆昔。李复心于崇山峻岭、幽邃秘涧穿行方圆百里,又抽丝剥茧,理序纷脉,凝思揣摩,度合义理,且画成图籍,延日引月,谈何容易。何期千年之后,竟有好事官员仅于墓区流目顾盼,即作落穴真伪之辨,岂非轻脱!又岂知察地辨脉之谨恪。武侯墓柏树簇拥,春秋穆立,标楬诸葛陵寝之地。古柏之芳洁年轮,辉映岁月时光,鉴照诸葛归神之期;古柏之布列礼序,拟诸人文情味,环侍忠魂庆瑞之基。诸葛身前,功崇德光,为千秋祗誉景仰;墓冢风水,天造地设,令万众羡称奇异。来墓地者,总是观览山川,欣悦墓域之特美,感叹诸葛之绝伦。或言,诸葛亮无论生死,尽显神明,何须他人迟定陵寝!
本微信公众平台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汉江人物档案
王明世,汉中勉县人,历史文化学者。汉中市汉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三国文化研究会会长,汉中市张骞文化研究会理事,汉中市文博协会理事,陕西理工大学汉水文化研究会理事,汉中市国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汉中市刘备研究会会长,勉县三国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三国远览》期刊执行主编。读书不辍,喜好国学。遍览诸子百家,谙习儒家经典;专攻两汉三国,偏爱阴阳风水。在多次相关三国全国性学术会及多种期刊、文辑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往期精彩 点击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 支持关注投稿荐稿
汉江微信平台
传播地域文化 展现家乡之美
投稿邮箱:
1343357932@qq.com
联系微信:Hsgqsg
欢迎关注支持投稿荐稿
汉江阅读微信平台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投稿邮箱:
1343357932@qq.com
联系微信:Hsgqsg
欢迎关注支持投稿荐稿
喜欢就点「在看」呗
▼快戳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