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最佳答案: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每天能吃上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当时苏轼因被贬谪至岭南地区,即今广东一带。岭南在宋代被视为蛮荒之地,是罪臣常被流放的地方。苏轼在贬谪期间,流连于当地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厚的热爱之情,连当地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执着。
赏析
- 夸张手法:这句诗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并非实指每天真的吃三百颗荔枝,而是通过夸张来极言荔枝的美味,表达了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与赞美。
- 心境体现:苏轼因仕途坎坷,内心处于出世与入世的两难心境之中。这句诗表面上是赞美荔枝、留恋岭南,实则可能是他将满腹苦水唱成了甜蜜的赞歌,是一种自我慰藉与豁达的表现。他通过对荔枝的喜爱,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态度。
- 文化意义:这句诗成为了苏轼与岭南关系的文化标签,为岭南荔枝打上了苏轼的烙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们对岭南荔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情感联系。
这句诗不仅是苏轼对荔枝美味的赞叹,更是他豁达乐观人生态度的体现,同时也为岭南荔枝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