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导航网欢迎您!!!

网站收藏健康资讯网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李宇春 裙子不是第二性征,李宇春:裙子不是人的第二性征!历史上,男人也穿裙子

6月27日,“李宇春裙子不是第二性征”的词条,上了热搜。

李宇春 裙子不是第二性征

此前,李宇春因身穿蓝色蓬蓬裙引发热议,“谁给李宇春穿的裙子”的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李宇春 裙子不是第二性征

在6月27日播出的某脱口秀节目中,李宇春回应了有关自己的诸多谣言:“关于我的谣言就有很多,20岁说我是牛奶大亨的女儿;30岁说我嫁给了法国老头;40岁说我被命运彻底地击倒,坐上了轮椅,财产无人继承……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微博的热搜比较友好,他们只是在问谁给李宇春穿了裙子?我正式回应一下,是我自己穿的,而且我要做一个科普。裙子是一种围在腰部没有裤腿的服装,不是人的第二性征。无论一个人穿不穿裙子,都不值得上热搜。”

李宇春 裙子不是第二性征

李宇春谈到被叫“某哥某爷”的称谓时表示:“因为我和大家认知的女孩形象不一样,有人给我起外号。”

此外李宇春还说:“我要做春春一号。人生这场一个人的马拉松,我一定会继续跑下去。”

网友评论:

李宇春 裙子不是第二性征

李宇春 裙子不是第二性征

裙子作为一种服装类型,经常被错误地与女性第二性征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常见的认知误区。事实上,裙子本身并不属于生物学上的第二性征,而是社会文化建构的性别符号。

什么是第二性征?

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第二性征是指青春期后出现的、与生殖系统无直接关联的性别特征。女性典型的第二性征包括乳房发育、臀部脂肪堆积、特定的体毛分布模式等;男性则表现为喉结突出、面部胡须生长、肩部变宽等。这些特征具有普遍的生物学基础,是人类性发育的自然结果。

相比之下,裙子完全是一种外在的、人为的服饰选择,不涉及任何生理发育过程。将裙子视为女性第二性征的延伸,实际上混淆了生物学事实与社会文化建构的界限。

历史上,裙子并非一直是女性的专属服饰。

在中国商周时期,男性普遍采用“上衣下裳的服饰制度,其中“裳”是一种围裹式下装(类似现代裙装)。随着战国时期胡服骑射的推行和汉代纺织技术的发展,有裆裤逐渐普及,但“裳”作为正式服饰仍延续使用至后世。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男女都穿着类似裙装的服装。苏格兰传统服饰中的基尔特裙(kilt)至今仍是男性的正式着装之一。直到近代,随着欧洲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的明确化,裙子才逐渐被建构为"女性气质"的象征。

李宇春 裙子不是第二性征

Kilt短裙

18-19世纪的欧洲,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分离领域”意识形态的强化(即男性属于公共领域,女性属于私人领域),服装的性别差异被刻意放大。紧身胸衣、蓬蓬裙等设计强调了女性的身体曲线,裙子就此成为展现“女性特质"”的重要载体。这一过程并非自然演进,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规训的结果。

当代社会的去性别化趋势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服装性别界限模糊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男性公众人物尝试裙装,时尚界推出“无性别”(unisex)服装系列,苏格兰、斐济等文化传统中男性裙装重新获得关注。这反映出人们逐渐认识到:服装的性别属性是社会赋予的,而非与生俱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早期就会内化"裙子=女性"的社会暗示,但这种关联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当社会不再将特定服装类型与性别角色绑定时,服装才能真正成为个人表达而非性别约束的工具。

来源:都市现场综合潮新闻?钱江晚报、四川观察

编辑:居长玉

责编: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