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刷小红书,看到一个帖子,是一位爸爸讲述自己被裁员后的生活现状。
类似的故事可能近两年因为裁员大潮的出现,我们已经听得很多了。
可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无助,而是帖子下面那些暖心的留言,聚集在他评论区的陌生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安慰。
我们每一个人,或许在人生某个阶段,都像这位爸爸一样,扛着巨大的压力、贴着「完蛋了」三个字,对未来感到茫然无措。
可是,活生生的生活告诉我们,只要它还在继续,人生就根本不会完蛋。
仔细想想,那个爸爸说的「完蛋」,并不是真正的「终局」,而只是当下的局面陷入困顿。
这是一种非常传统、非常人之常情的心理反应。
当生活中发生失控的事失业、欠债、感情破裂、病痛,我们的第一个反应,不是去考虑重建,而是本能性地产生「命运完蛋」的假象。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因为失控感让生活看起来像一个关卡崩塌的游戏,而人很容易错误地以为游戏结束了。
可是生活从来不是一个通关模式,它更像一个修复无限的工地哪怕废墟无数,依然可以重新盖起来。
我们讲「完蛋感」时大多忘了一点:只要你还有明天,人生就还在继续。人可以面对的最坏,也从来都不是「结局」,而是「改变的开始」。
人生没有绝境,只有自己暂时给自己递上的黑幕。你翻开了,就发现前路从来没堵死。
我有个前同事,我们都叫他“强哥”。他是我目前有限的视野里看到过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活的强者」。
他在35岁的时候彻底「完蛋过一次」。
那时候,前公司给他递了辞职信单,彼时他的母亲住院需要笔大开销,老婆同时查出来结肠癌,家里老房子的贷款也压得他喘不过气。
没了工作之后,他拿着那几万块存款,硬撑了不到两个月。
他说,最惨的一天是深夜在出租屋窝成一团,点了份外卖,打开盖子闻到了馊味,但又不舍得丢掉。
那一刻,他盯着出租屋的天花板,突然觉得顶不住了,觉得自己就是个废人。
可他没有放弃。
后来他跟我们说了很关键的一点:“生命总还有点微弱的推动力,不管你多惨,掉到地板上其实手边还能摸出一点油门。”
他说,那个夜晚他选择回家,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自己搬进母亲病房小床住;在尊重老婆的意愿后,把老婆安顿回娘家,他定期回去照顾。
第二天他打电话给20多个老同事,问所有可能的工作机会;接下来,他又开始做些兼职,剪视频、写文案,甚至给人遛狗赚钱。
一个月下来赚得没多少,但基本生活开销起码有着落了。
半年的苦熬之后,他渐渐联系上了一个熟人介绍的公司,主业回到正轨,还顺利度过了缺口的年份。
他说,“最惨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高光时刻。但你越坚持,生命总有办法给你送点资源。往下看全是深渊,往上试探时才发现,也不是没有出口。”
生活有时候是个暴躁的修理工,把某条路砸出一个坑,但它从不会掘成绝境。总还有土,等你去填。
为什么每一个人在最惨的时刻,依然还有机会翻盘?
不是因为机遇特别多,而是你内心深处的希望,永远都没完全熄灭。
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带着鸡毛蒜皮和身上的深坑,继续往前走。
因为,只要你愿意,哪怕爬着,也总能下一个转角找到一丝光。
人生这一场游戏,根本就没有「完蛋」键。
所有所谓的消失,只是暂停,暂停后总是允许重新按下开始的。
只要有下一步可能,就不会有真正终结。
所以,给所有正在低谷中挣扎的你:
请相信,你的人生没有完蛋。
真正的「完蛋」,是你承认它完蛋。
只要你不承认,只要你继续走,它迟早会被重新启动,一次比一次更坚强地运转下去。
你不是完蛋,你只是重新上路,而人生,永远都会在原地等你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