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楼》,此词条收录于07/06,仅供参考
威远楼又名雄镇楼、钟鼓楼,位于陇西县城内十字街中心,元代中统年间建。至正元年(1341年),“设置铜壶滴漏,夜击更鼓”。清康熙年间建砖基三层木楼,通高26米,20里外可遥见。道光十六年(1836年)间,在楼台东南角置石晷,移朱时铜钟于楼上,无事报时,有事报警。
陇西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座落于县城中心,以雄伟的气势,悠久的历史,精巧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整个基座均由古砖砌成,三层木楼四面均为飞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式层顶,若虎伏岗,雄伟壮观。现在的威远楼为砖基三层木楼;座基高11米、长27米、宽17米;楼高15米,通高26米;每层楼有24柱,檐下共设斗拱102朵。
为了弥补威远楼内部原有装色较为陈旧、设施破损较大、内部“空荡”的不足,陇西县财政先后投入巨资实施威远楼历史文化生态工程建设。该工程分为历史文化生态和安全生态两大部分,2007年完成了历史文化生态建设,主要是对威远楼按原明清风格进行外部彩绘,对一、二、三楼进行了内部素绘,复制了威远楼内外主柱抱柱联,扶正加固了倾斜多年的宋代崇宁钟厅,在楼内制作陈列了《大元巩昌都总帅府辖图》和15平方米《康乾巩昌城沙盘》,撰刻了《威远楼记》。2008年实施了安全生态建设,完成一楼平台及一楼室内地面封闭水泥的拆除,人工仿古砖排气工程、楼基护台排气带管网铺设、四周排气绿化带花岗岩围栏工程等。
1963年2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威远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威远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