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30日
“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活动在陇原大地
开启了为期三天的旅程
从庆阳周祖陵的农耕文明曙光
到平凉崆峒山的道源圣地
再到天水麦积山的"东方雕塑馆"
甘肃三千年文明史向你娓娓道来
我该怎样向你描述甘肃
以文字道不尽的篇幅
或许
你要走完一条
1600多公里的长路
或许
你要讲一个民族
超过3000年的故事
才能读懂这片
刀剑与牧歌
风雪与玫瑰
共舞的陇原沃土
让我们再次重温
“与辉同行”阅山河甘肃行的线路
感受陇东文化
庆阳——农耕文明的活态史诗
第1天:庆阳(庆阳市博物馆 周祖陵 环州古城)
上午:庆阳市博物馆(西峰区)
交通:乘高铁抵达庆阳站(兰州/西安方向均有车次)。
出站后乘公交4路/9路(约30分钟)或出租车(15分钟)直达博物馆(免费,需身份证登记,周一闭馆)。
下午:周祖陵景区(庆城县)
从博物馆乘出租车至庆阳站。
交通:庆阳站→庆城站(高铁15分钟)。
游览线路:周祖大殿 → 祭祀广场(看24节气柱) → 登顶观景台(俯瞰董志塬) → 岐伯医馆(中医文化馆) 。
晚上:环州故城(环县)
交通:庆城站乘高铁至环县站(高铁20分钟),出站后乘公交1路(30分钟)直达环州故城景区。
游览重点:古塔印记区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宋代砖塔,灯光投影秀(夜游更佳)。
非遗体验:道情皮影戏馆。
美食打卡:“大件羊肉”吃环县羊羔肉。
住宿:夜晚住宿环州故城窑洞民宿。
【庆阳市博物馆】
踏入庆阳市博物馆,便仿佛走进一个由黄土写就的厚重世界。这里陈列的不是文物,而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基因图谱。馆内珍藏12000余件文物,从距今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砍砸器到商周玉戈、汉唐铜镜、宋金瓷器,完整串联起华夏农耕文明的演进脉络。
图片:徐嘉 摄
从旧石器时代粗粝的石斧到仰韶文化绚烂的彩陶,历史的年轮在这里层层累积,沉淀出厚重而璀璨的文明印记。
【周祖陵】
周祖陵,华夏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周祖先不窋播撒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开启了华夏民族的农耕篇章。
图片:秦志莉 摄
这里,也是周祖先不窋的陵寝所在地,岁月的沧桑未曾磨灭它的庄严与肃穆。周祖先教民稼穑的故事,如同这不朽的陵墓一般,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图片:秦志莉 摄
这里,还是岐黄文华的诞生地。皇帝与岐伯曾在此论道,智慧的碰撞成就了医学巨典《皇帝内经》,为中华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州故城】
夜幕悄然降临,踏入环州故城,仿佛一脚踩进了历史的褶皱里。这座依托宋代砖塔、明城墙遗址而建的古城,以“沉浸式Citywalk”的方式,让游客在秦腔、皮影、窑洞和市井烟火中,触摸陇东文化的脉搏。
欣赏过这里的景致,不妨将脚步转向烟火之处。当地的美食与风光一样,都带着独有的地域印记,藏着属于这里的生活滋味。不妨停下脚步,细细品尝这份别具特色的风味。
庆阳美食
土暖锅
热情四溢
对庆阳人来说,表达对客人的欢迎,餐桌上必然少不了土暖锅。陶土烧制而成的锅子,配上时令蔬菜、美味的丸子、排骨、五花肉等十多种食材,炭火加热,既熬出了美味鲜香,也熬出了包容和团圆。深秋已至,呼朋唤友,暖锅热汤,熬出人间好时节。
喷香美味
手工臊子面
庆阳臊子面做工精细,制作分揉面、擀面、做汤、煮面几个工序:“抻的面银团团,擀的面纸一般,剁的面千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筷子上打秋千,盛到碗里赛牡丹。”做成的臊子面条长如线,细如丝,长而柔韧,细而不断,喷香美味,别具风味。
镇原老席
惹人回味
老席是宫廷筵席的代表,相传源于汉魏宫廷菜肴,也说明代宫廷菜肴,具体实况无从考证,但老席的坐席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在餐饮礼仪完成体现,发展至今,镇原老席所体现出的礼仪和文化仍然是见证大国之风,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文化符号。老席对于许多出门在外打拼的中年人来说,这是家乡最特殊的味道,是童年的记忆。
麻辣鲜香
猪血烩豆腐
猪血烩豆腐就是这样一种“烩”。原料简单,就荞面、猪血和老豆腐,做法看着也简单。油烧热爆香葱姜下豆腐,烹料酒、加高汤和水,烧沸后,再加入盐、花椒等调味,最后才把猪血荞面片放入锅里,煮沸后撒上香菜蒜苗。出锅后粗瓷大碗里盛放,一红一白汤清料足,火红的辣油和碧绿的蒜苗浮在汤上,看起来热气腾腾敦厚实在,吃起来爽滑质厚味醇。
香气四溢
清汤羊肉
一碗热腾腾的清汤羊肉,是庆阳人早起的动力之一。庆阳的清汤羊肉,从羊肉到羊汤再到烙饼,甚至于锦上添花的辣椒油,都是颇有讲究的。羊肉要以新鲜的羊肉为底料,这种羊只能是庆阳本土的陇东黑山羊、奶羊,其他的绵羊是不行的。清汤要用鸡髓和羊的骨头熬成。在配料上,有花椒、桂圆、大茴香、小茴香、姜片、胡椒粉、干辣椒、大葱、大蒜等。
黄焖鸡
肉烂味香
“入口酥软,肉烂味香。”与常见的黄焖鸡不同,庆阳的黄焖鸡色泽金黄诱人,鸡肉香绵软糯,一口下去,只觉人间值得。刚出蒸笼的蒸鸡肉,色亮,肉嫩,味香,夹一片起来,面中带肉,肉中有面,吃起来软糯可口,酥香柔和,让人馋涎欲滴。
唇齿留香
镇原糖油饼
正宗地道的镇原糖油饼薄厚均匀、颜色深红、皮薄酥脆,而且久置不燥,作为地方特色小吃,向来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它的生产和制作可以追溯上百年的历史。但过去生活非常拮据,很多人在离家远走或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几次镇原的糖油饼,那是一种甜甜的、充满美好温暖、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味道。
平凉——武咏崆峒的秀美雄奇
第2天:平凉(泾川大云寺 崆峒山 崆峒古镇)
交通:
1.从环县自驾到泾川(约3小时)。
2.从环县乘大巴车,抵达泾川大云寺(约4小时)。
3.从环县乘坐高铁到达庆阳(约35分钟),再从庆阳到泾川(自驾或大巴,约1小时)。
中午:大云寺景区(泾川县)
游览重点:看唐代舍利塔,游览地宫。
下午:崆峒山(崆峒区)
交通:从大云寺到崆峒山(自驾约1小时)。
游览重点:自驾至崆峒古镇游客服务中心,换乘观光车至中台,进行游玩。
晚上:崆峒古镇(崆峒区)
交通:乘坐观光车从崆峒山抵达崆峒古镇。
游览重点:感受古镇的市井烟火,体验崆峒文化的独特韵味。
住宿:可夜宿广成大酒店(位于崆峒古镇附近)。
【大云寺】
在泾川县西北隅,坐落着大云寺。大云寺的历史可追溯至隋唐时期,是佛教中国化进程的重要见证。隋文帝时期在此建寺供奉佛舍利,武则天时期改建为大云寺,其地宫舍利安葬制度比法门寺地宫早180年,开创了中国佛舍利供奉的先例。
1964年,当地农民整地时意外发现唐代地宫,出土了五重套函及14粒佛舍利,经郭沫若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其中石函铭文清晰记载了舍利的来源与时代。如今,大云寺遗址已建成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仿唐建筑群庄重典雅,成为研究佛教艺术与丝路文化的重要基地。
【崆峒山】
辞别大云寺的悠悠梵音,迎面便是雄奇秀美的崆峒山。相传5000年前,轩辕黄帝曾在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治国养生之道,使崆峒山成为“中华道教第一山”。漫步皇城建筑群,北宋的宫观依然巍峨,雷声峰的险峻古建令人惊叹,而凌空塔顶的“古塔托松”奇观,更让人感叹时光的凝固。
崆峒山不仅是道教圣地,更是佛、道、儒三教和谐共存的典范。走进“三教洞”,孔子、老子与释迦牟尼像同处一室,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同时,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齐名,成为中华武术瑰宝。
如今,崆峒山以丹霞地貌、千年古建和高森林覆盖率,成为集自然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5A级景区,吸引着世界游客前来问道、习武、赏景。
【崆峒古镇】
崆峒古镇,一个“慢”的刚刚好的古镇。与其说崆峒古镇是一个景区,倒不如说是一处让都市人找回生活本真的心灵驿站。
古镇将"慢"字诠释得淋漓尽致:青砖黛瓦间,茶香袅袅升起,特色面食与烧烤的烟火气在街巷飘散,...、采耳的闲适与秦腔、小曲的悠扬交织成独特的韵律。
这里没有匆忙的打卡节奏,只有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的温柔魔力——或许在某个转角,一盏清茶、一曲古琴,就能让你卸下疲惫,遇见久违的宁静。
看过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古迹风貌,不妨将注意力放在美食上。当地的美食和这些风景一样,都带着浓浓的本地气息,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不妨坐下来,好好品尝一番。
平凉美食
平凉羊肉泡馍
平凉羊肉泡,肉片选取料羊,也叫站羊,肉质肥嫩可口。肉要煮得又酥又烂,起面饦饦馍要烙得又软又酥,采取“单走”,即羊肉和泡馍分别送。肉汤清而不腻,鲜而不膻,汤里加上粉条、葱末和调料。另外配以油泼辣子、香菜、糖蒜等,闻起来香气扑鼻,吃一口大快朵颐,真是又热又香,很叫人开胃。羊肉性热,含高蛋白成分,老幼皆宜,经常食用,可健身壮体。平凉人接待客人,羊肉泡是必不可少的。民谚云:不吃羊肉泡,枉把平凉到!
平凉红牛
平凉红牛是指在平凉特定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繁育、改良生产的红色牛品种,包括当地秦川牛在内的各种杂交牛,皮质厚、韧度强,肉质细嫩味美,大理石花纹明显,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营养丰富,与日本和牛齐名,是特供国家级运动员及重大赛事的极品牛肉。制作方式不一而足,可烧可烤,更宜涮煮。
静宁烧鸡
烧鸡各地都有,但静宁烧鸡却名满陇原,享誉西北。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人们形容"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每家做烧鸡的店,都有秘制的独门料包,将整鸡放入卤水锅里持续不断炖煮,卤汤陈老、火候适宜。如此卤煮而成的烧鸡,外皮完整但内里已然近乎软烂,鸡皮的油被逼入汤底,鸡肉锃亮、通体金黄,口味咸淡适宜,轻轻一抿,入口即化。
饸饹面
饸饹面是平凉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其面条筋道有弹性,汤料鲜美浓郁,浇头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羊肉、牛肉、猪肉浇头,也有创新的蔬菜、海鲜等浇头。饸饹面的制作过程讲究,需要选用优质的面粉和水,经过多次揉制、醒发、擀面等工序,才能制成口感极佳的面条。在平凉,无论是街头巷尾的小吃摊,还是高档餐厅的菜单上,都能找到饸饹面的身影。
暖锅
平凉暖锅,坊间称作暖锅子,尤以庄浪暖锅最为著名。庄浪暖锅历史悠久,起初来源于农村民间各类大型聚会和宴席,或叫锅子,主要以肉、豆腐、粉条、土豆、萝卜、鲜磨菇、黄花菜等原料组成。制作时先将精心烹制的汤料置入特制器具暖锅中,然后根据顾客不同口味,把加工好的熟料或半熟料放入其中,用木炭点火煨炖,锅开后即可食用,味美醇香。尤其在冬季食用,更会让人感到家的温馨,现在已发展为平凉市主要特色菜肴之一。平凉暖锅制作精细,从调味的选用、汤料的熬制、原料的加工,到菜品的摆放、煮食的艺术都十分的讲究。
酥馍
平凉酥馍分为暗酥、明酥、扯酥这三大类。暗酥馍,即表面不见酥,吃到嘴里才有了酥的口感,分为甜咸两种口味。明酥馍,表面油光闪亮,入口酥软,口味也分为甜咸不同。这两种酥饼都以包酥方法制作。扯酥馍则采用扯酥的方法,外表金黄灿灿、内里酥脆喷香。厉害的师傅,可以做出牛舌、麻鞋底、方块等不同的酥馍样式。不管哪一种酥馍,咬一口酥软香甜,咥一嘴回味悠长。
静宁苹果
静宁苹果,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色泽鲜艳、个大形正,果面光洁、质细汁多,酸甜适度、口感脆甜,硬度强,极耐储藏和长途运输。静宁独特的地域、气候、土壤特点,非常有利于苹果生产,被评为“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佳栽植区域”。
天水——东方微笑的文明曙光
第3天:天水(伏羲庙 麦积山石窟 翠湖公园)
交通:从平凉到天水伏羲庙(约3小时)。
中午:伏羲庙景区(秦州区)
游览重点: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天水伏羲庙,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每年,这里举办的公祭伏羲大典,吸引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慎终追远的传统深植每个华夏儿女心间。天水市博物馆坐落于伏羲庙内,以“馆庙合一”的独特格局,串联起8000年陇右文明脉络。
下午:麦积山石窟(麦积区)
交通:从伏羲庙到麦积山石窟游客服务中心(自驾或打车约1小时),换乘观光车至麦积山正门,进行游玩。
游览重点:孤峰形似麦垛、窟龛密如蜂房、泥塑秀丽生动……作为甘肃最著名的景观之一,麦积山石窟开凿始于公元4世纪,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一千余平方米壁画,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的美誉。
晚上:翠湖公园(麦积区)
交通:自驾或打车从麦积山石窟抵达翠湖公园。
游览重点:翠湖公园展现的是天水温润、闲适的另一面。它就像这座古老城市的客厅,湖边的垂柳与廊桥亭阁,在灯火中倒映出如梦似幻的景象,温柔地安放着市民们日常的欢声笑语。晚上音乐喷泉、水幕电影循环播放麦积区历史文化资源。
住宿:可夜宿天水古城附近。
【伏羲庙】
伏羲庙,一座隐于闹市的古老圣地。这里不仅是祭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庙宇,更是一部凝固的史诗,每一块砖石、每一株古柏都在低语着“一画开天”的创世传奇。
伏羲,三皇之首,传说他观天察地,以蔡河白龟、蓍草推演八卦,开创易学;结网罟教民渔猎,制嫁娶定人伦,造书契代结绳。
图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捷
每年夏至,公祭大典钟鼓齐鸣,海内外华人共聚于此,在乐舞告祭中触摸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这座矗立于甘肃天水140米悬崖上的艺术奇迹,如一座凌空飞架的"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珍藏着中国雕塑史的瑰宝:44窟西魏佛像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133窟"释迦会子"像展现了北宋泥塑的精湛技艺,121窟菩萨像则生动诠释了宗教艺术的生活之美。最令人动容的是北魏小沙弥像,那抹"东方微笑"让泥塑有了生命的温度,成为跨越千年的艺术经典。
图片: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远望山形如麦垛,栈道似游龙盘绕,古人"谁家麦垛百寻高,飞栈凌空浮九霄"的诗句,道尽了其险峻与壮美。今日沿栈道攀援,仍可触摸古人凿壁的斧痕。
【翠湖公园】
翠湖公园如一条翡翠玉带,蜿蜒于渭河麦积城区段,将昔日的荒芜河滩蜕变为碧波荡漾的生态长廊。3.28公里的中隔墙巧妙分隔行洪区与翠湖水面,南北两岸的滨水景观长廊,绘就一幅"水清岸绿、城水相融"的画卷。
翠湖公园的水幕电影,是夜色中最璀璨的视觉盛宴。当暮色降临,巨大的水幕在湖面升起,高科技投影将天水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与动感光影完美融合,演绎出一场如梦似幻的视听奇观。
看过了麦积山的石窟奇观,走过了伏羲庙的古朴院落,不妨将目光转向街头巷尾的美食。天水的滋味,恰如这里的风光般独具底蕴 —— 那些在烟火中传承的味道,早已和这片土地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来,尝尝属于天水的独特风味。
天水美食
水面
noodles
在天水,浆水是碳水中当之无愧的顶流。
浆水面不但好吃,还有清火作用,炎热的天气来一碗浆水面,顿时五内清宁,心中舒坦,口内生津。
卤面
noodles
打卤面卤汁浓厚,面条筋道。宽宽的面条挂满汤,配上胡萝卜、黄花菜的鲜甜,芹菜的脆嫩,油豆腐的醇香,木耳的爽滑……若是季节适当,恰好有新鲜的乌龙头和新泼的甘谷辣椒,一碗下肚简直不要太满足。
辣烫
noodles
麻辣烫是一种常见的小吃,有着独特的味道。麻辣烫的制作程序并不复杂,就地取材,将蔬菜、肉类、豆制品等放入味道浓郁的麻辣汤中煮熟即可食用。吃时可带汤,也可不带汤,但一定得加入浓香的油泼辣子。一碗优质麻辣烫必定兼具麻、辣、鲜、香四味,其中尤以麻、辣二味最为突出,再加上从热汤中带出的滚烫温度,麻辣烫总是能给人带来一种难忘的味蕾记忆。
说起碳水
天水街头巷尾最常见的小吃摊不容小觑
呱呱、面皮、凉粉、然然、削削、捞捞……
相似的原料,大同小异的调味
但经由劳动人民的双手竟诞生出这么多
风格口感各不相同的美食
呱呱然然口感绵密
面皮、擀面皮筋道饱腹
凉粉、捞捞、削削清爽解腻
淀粉美食在勤劳勇敢的天水人手中
变出各种新花样
丹霞的火焰炙热
山峦的七彩流淌
丝路的驼铃岁月
边塞的金戈回想
如果你读懂了甘肃
那你就会明白
这片热土
犹如你热爱的民族一样
危时,坚守本色
盛时,拥纳八方
报送:科技信息处
来源:微游甘肃
特别声明
1.此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旨在宣传推广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2.文章中使用的文字或图片如需要署名,请及时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电话:0931-8411060。